首页 > newwap > 首页 > 正文

缅怀先烈担使命 励志宣讲润初心 —— 榆林学院大学生 “励志” 宣讲团举办清明主题宣讲活动(二)

日期: 2025-04-29 作者: 刘子烨 来源: 榆林学院大学生“励志”宣讲团 编辑: 薛霞 浏览次数: 背景颜色:

为铭记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引领青年学子在缅怀中筑牢信仰根基、勇担时代使命,4月29日晚19点30分,榆林学院大学生 “励志” 宣讲团于5201教室举办专场主题宣讲活动。此次活动面向现代农学院、能源工程学院及新能源学院学生,由宣讲团成员姚诗韵、曹瑞珍、徐嘉晞依次主讲,吸引三个学院百余名学生到场聆听。

179B5

活动开篇,姚诗韵以“忆清明 缅英烈 思奋进” 为题,从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中 “欢歌将代替悲叹” 的赤诚展望切入,串联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的航天传奇。她深情讲述方志敏在狱中写下《清贫》《狱中纪实》的铁骨忠魂,以及钱学森面对美国软禁时 “回自己国家种苹果树” 的坚定抉择,通过 “革命年代青年抛头颅洒热血” 与 “新时代青年用AI修复红色影像、3D打印革命旧址” 的对比,阐释英烈精神中 “信仰坚守” 与 “爱国热忱” 的永恒内核,号召同学们以创新实践激活红色基因,让英烈精神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

14DBE

随后,曹瑞珍以“赓续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为主题,聚焦渣滓洞狱中江姐 “竹签穿指仍坚贞不屈” 的悲壮事迹,通过法医报告中 “十指骨节粉碎性骨折却向外迸裂” 的细节,还原共产党人 “钢铁意志” 的生理与精神双重震撼。她结合 “硬骨头六连”80余年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 —— 指导员冯杰住连史馆学党史、战士张亚秋以 “硬骨头精神” 克服训练难关,指出英烈精神不仅是革命年代的精神丰碑,更是新时代青年直面挑战的 “力量密码”,激励同学们以 “越是艰险越向前” 的胆识攻坚克难,在磨砺中铸就青春底色。

190FD

最后,徐嘉晞以“致敬先烈,缅怀英雄” 为题,串联陕北革命先烈刘志丹与 “00后” 戍边英雄陈祥榕的事迹,展现不同时代英烈精神的传承脉络。她生动讲述刘志丹巧用 “榆木大炮” 智退敌军、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军民鱼水情,以及陈祥榕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 “用身体护住营长” 的壮烈场景,重现刘志丹被百姓亲切称为 “老刘” 的质朴情怀与陈祥榕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的赤子之心。她强调,从革命年代的 “小米加步枪” 到新时代的 “钢铁长城”,英烈精神始终是民族复兴的精神灯塔,呼吁同学们以 “听党话、跟党走” 的坚定信念,将缅怀之情转化为 “功成必定有我” 的实际行动。

17BFD

整场宣讲以史料细节勾勒英烈群像,以时代对照阐释精神传承,现场气氛肃穆而激昂。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能只在文字里缅怀,更要在课堂夯实基础、在实践磨砺本领,让先烈的热血不白流。

此次宣讲是榆林学院“励志” 宣讲团继清明主题活动后的又一次红色精神传递,既是对英烈精神的深度解读,更是对青年学子的使命号召。未来,宣讲团将持续深耕红色文化传播,通过多元主题宣讲引导青年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找准坐标,让英烈精神在强国征程中持续闪耀、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