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引导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的战略部署,榆林学院圆满完成了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募工作。历经层层严格筛选,43名优秀毕业生即将赴新疆、西藏、宁夏、陕西、甘肃、重庆、四川等7省基层一线,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西部广袤天地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答卷。此次招募在规模大小、专业覆盖范围、服务区域广度等方面,均达到了该校参与西部计划22年以来的历史巅峰,充分展现了地方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坚定决心与使命担当。
高位谋划,系统推进。学校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统筹—团委执行—学院联动—师生协同”工作机制。自3月5日启动以来,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模式,依托官方媒体平台、就业双选会,以及“青言青语”志愿者宣讲团等渠道,累计举办5场政策解读会,组织往届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线上经验交流分享会,吸引了来自16个二级学院的297名本硕毕业生踊跃报名,覆盖工学、农学、教育学等12个学科门类。经资格审查、综合能力测试、心理评估、岗位适配度分析等6大环节选拔,最终确定了43名政治素养过硬、理论素养深厚、实践能力突出的青年学子。其中,中共党员占比32.6%,硕士研究生占比14%,实现了学历层次与政治素养的双高突破。
多维赋能,精准选拔。西部计划志愿者出征座谈会上,党委副书记马亚军鼓励大家锚定初心航向,扎根基层土壤,永葆奋斗底色,点亮青春价值,并寄语青年“用脚步丈量西部热土,用爱心感悟基层脉搏”。此次选拔特别增设“基层治理能力实训营”,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模拟驻村调研、应急事件处置等情景化训练,同步引入职业测评系统进行人岗精准匹配。最终确定的服务岗位涵盖乡村教育、基层治理、生态保护、产业振兴四大领域,其中35%志愿者赴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县,12%投身边疆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形成服务国家战略的精准人才输送矩阵。
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榆林学院将西部计划作为“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抓手,纳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点项目,构建“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就业服务—跟踪发展”全周期育人链条。近三年来,该校累计向西部输送217名志愿者,其中68%扎根服务地转为基层公务员或留任事业单位,19人荣获“全国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称号,形成“服务—成长—反哺”的良性循环。
学校同步启动“西部计划校友导师制”,由往届志愿者担任新人成长导师,建立“线上+线下”双轨指导机制。就业指导中心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发《基层工作实务》《跨文化沟通》等特色课程,打造“理论—实践—反思”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据校团委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依托“丝路青年实践联盟”,联合沿线高校构建西部基层人才培养共同体,推动形成“高校输送—地方用才—国家受益”的长效机制。
从昔日的"贫瘠之地"到如今的"发展热土",西部大地的沧桑巨变印证着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磅礴伟力。这批青年志愿者牢记"国之大者",既带着专业知识的"金刚钻",更怀揣为民服务的"赤子心",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教育帮扶等一线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展望新征程,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道路上,必将有更多青年响应时代召唤,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西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接续奋斗。他们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推进西部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