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7月10日到7月20号,榆林学院外国语学院“语润童心”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清涧县第二小学开展爱心支教、文化科普实践活动。
志愿者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特长,开设红色历史、普通话推广、特色英语、体能锻炼、DIY手工、知识科普、安全教育等特色课程,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推动乡村基层教育的发展,展现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01
红色文化进课堂春风化雨润心田
青年志愿者们肩负着传承红色文化的使命,实践队以本土红色故事出发,用生动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清涧革命历史。从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到坚贞不渝的巾帼英雄,这些生动的故事如同一扇扇敞开的窗户,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对历史的敬畏之情和对国家的热爱之心,更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
02
全民阅读促文明共沐书香助成长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实践队精心挑选了本土著名作家路遥先生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作为引导读物。这种贴近本土、贴近生活的阅读体验,更容易激发孩子们的代入感和认同感,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家乡的温暖,进一步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文化的传承意识。
03
强健体魄筑基础全面发展育新人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孩子们踏着轻快的步伐聚集在操场上。为了贴合少儿体能发展的特点,实践队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体育游戏课程。随着清脆的哨声响起,各式有趣的跑步竞赛与体能训练活动正式开启。操场上立刻回荡起孩子们的欢笑声与助威呐喊,他们如同小鹿般矫健地奔跑,全身心沉浸在运动带来的纯粹快乐中。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强健了体魄,更为培育他们的体育精神打下了坚实基础,无形中为构建体育强国贡献了一份力量。
04
以美育人放歌行凝心筑梦共成长
课堂之外,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和孩子们一起,放声唱起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教室里,激昂而纯净的歌声缭绕耳畔,久久不散。音乐教学活动不仅引领孩子们沉浸在音乐的殿堂中,更在潜移默化中教导他们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实践队积极探索将陕北优秀传统文化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教育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以此鼓励并引导每一位孩子学会演唱陕北民歌,成为地方文化的传播者。
05
趣味课堂启心智五育并举促成长
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课拉开序幕,当看到五彩斑斓的橡皮泥,孩子们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在志愿者们的引导下,他们开始探索这个神奇的 “泥巴世界”。他们有的捏出了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有的则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花朵,还有的尝试搭建起了小巧精致的建筑物。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充满了孩子们的创意与想象。孩子们高高举起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心中升起满满的成就感。通过趣味手工活动,不仅使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即将接近尾声,但那份与孩子们共度的时光,却深深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十天里,志愿者们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在无形中播撒了希望的种子,他们与孩子们一起探索、学习,共同编织了一段段难忘的回忆。
在询问起本次三下乡活动的感受时,实践队志愿者韩宇深有感触地表示:“在这短暂的几天里,我收获颇丰。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我的社会实践能力,更让我深刻领悟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真正意义。与其说是我们去乡下传播知识,不如说这是一场共同的进步和成长。在向同学们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我的师范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我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榆林学院实施五乐育人工程——‘乐讲铸魂、乐读启智、乐跑强体、乐唱育美、乐劳塑品’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
此次三下乡支教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飞跃,更是一次责任与梦想的深情传递。它让每一位支教团队成员在实践中磨砺了意志,提升了教学技能,更深刻理解了教育的真谛与力量。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青年志愿者投身到乡村教育事业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榆林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还将奔赴祖国各地,围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理论普及与宣讲、追寻红色足迹、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美丽中国实践、普法宣传、科技助农等志愿服务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