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newwap > 首页 > 正文

文学院“晒笔记、展学风、铸信仰”榆林学院首届“最美笔记”“优秀作业”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日期: 2022-07-13 作者: 来源: 文学院 编辑: 榆林学院团委 浏览次数: 背景颜色:

学生的日常学习离不开笔记和作业。笔记、作业,是课堂的记录,是同学们自我思考总结后的结晶,在学习工具、上课方式更加多样化的今天,榆苑人留在纸、本上的一笔一划展现出来的不仅是同学们对知识的追求,也是为梦想积蓄能量、奋力拼搏的证明,镌刻着大家努力奋斗过的痕迹,更是我校“勤学善思,知行合一”优良学风的具体展现和传承。

2022年是榆林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年,为了不断推进学风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近日由教务处主办,文学院承办,在文学院试点开展了榆林学院首届“最美笔记”“优秀作业”评选活动,评选活动首先由每位任课老师从所带教学班初选出笔记和作业各3份,学院最终收到优秀笔记180余本、优秀作业160余份,学院组织教学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进行了评选,最终选出最美笔记13本(“妙笔生花奖”2人、“下笔有神奖”4人、“博闻强记奖”7人)、优秀作业8份进行表彰和展示。

如果说学霸是“武林高手”,笔记就是他们的“武功秘籍”,作业就是他们“江湖地位”的体现。塞北榆苑高手云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部分“武林高手”显示江湖地位的“武功秘笈”。

李瑞琦同学分享:我们在学习中记笔记,但是记笔记不是一味的摘抄老师PPT里的知识,首先应该认真听讲,明白了清楚了,然后择取重要的知识点有针对性的复习,记录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于比较懒散的人来说,记录能够强迫自己主动学习,在记录的过程中,记录者可以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就已经开始对信息进行理解并将所有的信息都组合起来。记笔记还是一个记忆的过程,其实,有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通过抄写来背诵老师指定的内容,也有俗语表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种俗语实际上也是有迹可循的,通过书写进一步的熟悉自己想要背诵的内容,将文字转化为行为,对于知识重点也能一目了然。

授课教师姬慧副教授:李瑞琦同学的《古代汉语》课程笔记做得非常认真,字迹工整,结构清晰,能用不同颜色的笔迹标注出不同层级的知识,对古文字的标注非常清晰,重难点突出,实属优秀,值得表扬!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老师愿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聂云同学分享:我采用的是思维导图式笔记法,这样有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把零散的知识有机组合到一起,同时便于后期复习的理解与记忆,逻辑思维上也更加的清晰,同时在课堂上要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把握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及时解决对重难点知识的疑问与困惑。我们在一些比较零散、分散的知识点上,一定要做一个知识总结、整理、归纳的工作,不同于前面的思维框架的做法,这个工作需要我们更加细致的把那些知识块的类别给划分出来。这样对记笔记会有很大帮助。

授课教师王年年老师:聂云同学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把《现代汉语》课程的笔记做得如此认真细致、结构清晰、美观工整,实属优秀,值得表扬!推此即彼可见她平时对待所有课程的积极认真态度,对知识的渴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刻苦奋斗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务处陈小辉副处长分享了自己大学时做笔记的经历,认为“做笔记,是真正享受学习的一个过程”,同时勉励同学们要注重做笔记的方法,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记录与课后整理实现知识的巩固与内化。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尚莹总结时指出“每一页精美的笔记都蕴含着一颗美丽的学习之心”。这些笔记形式各异、科目不同,却都闪耀着纸页与墨香叠加后释放出知识的光芒,希望这种光芒不仅可以照亮今天获奖同学前行的梦想之路,更希望这种光芒可以影响、引领其他同学的学习之路。

最美笔记

优秀作业